《数据库系统实现》教学大纲(2013版)

课程中文名称:数据库系统实现

课程英文名称:Database System Implementation

课程类别:选修

课程学分数:3

课程学时数:36     实验36

授课对象: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

本课程的前导课程:数据库原理、编译原理、操作系统原理、计算机系统结构等

一、教学目的

   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的基础上,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内部结构、核心机制和实现技术,具备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能力,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。

二、教学要求

    熟悉数据库内部结构和实现机制,掌握数据库存储管理、查询处理和并发控制等核心技术,重点掌握数据索引和查询优化等关键技术。

三、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

1、概述: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各组成部分,关系数据模型,面向对象数据模型,SQL语言等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。

2、数据存储:介绍数据存储的各种物理介质及其特性,数据分层存储方式,着重掌握磁盘工作原理、磁盘高效存取、磁盘错误处理、磁盘崩溃恢复等技术。

3、数据格式:介绍数据元素的各种存储格式。数据元素包括域、记录、块和文件,记录的地址结构和修改操作。

4、索引结构:介绍几种常用数据索引的设计与实现方法,包括排序文件的简单索引、非排序文件的二级索引、适用于任何文件的B树索引和散列表索引等。

5、多维索引:介绍针对GIS等特殊应用的多维索引,实现多维索引途径。

6、查询执行:介绍查询代数及实现算法。

7、查询编译:介绍查询编译及其优化方法,包括词法分析、逻辑查询计划生成和物理查询计划生成,查询计划优化的代数定律、操作执行代价评估方法、基于操作执行代价选择查询计划、最后得到最优物理查询执行计划的方法和技术。

8、系统故障恢复。

9、并发控制:介绍数据库的各种并发控制机制及实现方法。

10、事务管理进一步:介绍未提交事务的数据读取、连贯回退、严格加锁、分组提交、逻辑日志、视图可串行化、死锁发现与解除、分布式数据库的并发控制、长事务管理。

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

内          容学          时
1、概述3
2、数据存储3
3、数据格式3
4、索引结构6
5、多维索引3
6、查询执行3
7、查询编译6
8、系统故障恢复3
9、并发控制3
10、事务管理进一步3

四、教材与参考书

教  材: 《Database System Implementation》(影印本),机械工业出版社,(美)Hator Garcia-Molina,Jeffrey.D.Vllman,Jennifer Widom著

参考书:

[1] 《数据库系统概论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萨师煊、王珊著,2000年

[2] 《UNIX环境高级编程》(影印本),机械工业出版社,(美)W.Richard Stevens 著